找到相关内容445篇,用时2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平常心般若禅观

    布巴大师十分强调只有以平常心为根本般若观行,才是真正修行。曾在《大印讲义》中云:“平常之心既名为修。为令平常心,自然安住;倘于彼心有取舍破立,则不名平常心矣。故曰:境无微尘许可修,心无刹那许散乱。...所相对待名相中,就不能解脱。观一切法无自性,平等性,无相性。观照念头缘生缘灭,念念无自性,过去心、观在心、未来心都是了不可得,才是真正修行到家。又且,唯有在这般若空慧观照之下才容易长养菩提心,在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般若|平常心|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22424634863.html
  • 寻求共同发展之路

    倡导。这就是发誓要守持止恶、修善、利他之戒,七佛通戒偈中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是诸佛教”就是其具体化。  佛教传到日本,从传授佛教知识到寻求真正修行之路时,必须对戒律进行理解。  鉴真和尚...。  戒律本来是佛教教团(僧伽)集体规范,戒不仅是遵守规则(律)之自律决心,也是进行修行之自觉精神。信徒在决心修行佛教时首先须皈依三宝(三皈戒)、持五戒,在六斋日之时,须在五戒之上再加三戒而持八...

    持田贯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4939340.html
  • 酌爽斋禅话四则

    厌哀者。  然而,人若在哀境、贫境、毁境中磨砺自己道行,则逆境便成了大好修行道场。当今中国大陆,分房、评级、调资、评优、出国……皆是人情所欣羡者,若是一个真正修行人,只有将这些当作「闲家具」,一一摒弃,方能触境而不生心。更有甚者,於一切「好色」,尤其是女色,尤须摒弃之,方是修行真正有功之处。《首楞严经》卷六云:「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」《圆觉经》在讲修持时,也是从最根本断爱缘入手。宋代...

    企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1441139.html
  • 三乘修行次第

    我们变为观音菩萨,因此,我们行住坐卧、念头都要像观音菩萨。功力深了以后,便能证入观音菩萨果位。   要做为一个真正密宗修行者,一定要记住,一切都是为了所有众生,包括修法所累积功德,以及自观为本...地,这是极大错误。如先了解小乘、大乘再进入金刚乘,就不会有此邪见。如果带着邪见修行,就算获得神力,也只不过是个魔术师,而不能算是个真正修行者。   问题:即要有合格上师指导,上师可能永远常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443322.html
  • 密宗三昧耶戒最主要意义

    我们禅修很好,而天天坐在椅子上或佛堂,一直修法,这并不能称为是一位好修行人。真正修行人,是能对上师提供最好服务,当你在上师身旁,处处照顾他、依赖他,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是位很好修行人。如果想被...戒律即是所谓“三昧耶戒。”什么是三昧耶戒?就是当一位上师修得非常好,非常好时候,同样,他给予弟子们加持力亦极为殊胜;相对,此时弟子们更要努力修持。    对一位修行很好上师而言,他...

    卡塔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643799.html
  • 最终依怙

    多久就决定出家修法。瞧他那一脸正气以及浑身上下透出相好庄严,真是替他感到高兴。    对苏赫这样一个好不容易才找到依怙修行人来说,离开上师肯定是他最不愿意干事情。有哪一个真正修行人不愿在上师...作品时所难以体验到。因此,我总想找寻到这种情感背后究竟原因。    一次偶然机会,我认识了色荣赦力马教授,他成了我真正藏文老师和藏医老师。在九二年到九七年这四、五年间,我跟随老师深入学习了《四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444736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与《楞严经》

    谈不上真正修行。堆积如山书海,朝三暮四态度,又怎么能精通其甚深理论呢?不怪乎永嘉禅师说:“吾早年来积学问,亦曾讨疏寻经论。分别名相不知休,入海算沙徒自困。却被如来苦诃责,数他珍宝有何益?从未...来说非常重要。老和尚弘扬《楞严经》,但并没有为此作什么注疏,而是将此作为修行准则,扩展到生活中每一个事事物物上,这是非常难得。因为大家对经典学习,都很局限,一般只是从事一些理论研究,并未...

    妙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352903.html
  • 从“不二法门”说起

    有时未必与“佛”这种语境有关,而在于对“心法”把持上。心里魔性不除,即便受了佛门三皈依仪式,满嘴佛号,满肚子佛理,如此等等又会有什么实际用处呢?  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,真正修行不在别处,在...这样,我们才会明心见性,才会开悟见道,也只有在见“道”之后,我们修行才会不落得一场空,我们也才能真正体会和证悟“不二法门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   “诸法因缘生,缘谢法还灭”,入佛修行的人可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3254444.html
  • 相生经营——"从佛教中学到……"

    一切唯心造;  》只有拥有鲜明企业文化企业,才能创造出最高成果;  6)  〉人人皆可成佛;  》无限信任员工能力及可能性;  7)  〉不付诸于行动修行者不能算是真正修行者;  》经营革新重点在于实践;  8)  〉独自于寂静处专心一致地进行禅修;  》经营者应对自己决定负全部责任;  9)  〉诚恳地许愿,精进地修行;  》强烈而简明企业经营秘诀;  10)  〉不要执著于眼前所...

    无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1357599.html
  • 通过<本际品>简述无我之道理

    出哪些思想行为不如法,不可为。例如,如果因为贪生怕死而保健身体、积德修福、希求来世,那就都是分别妄想而已。因地不真则果遭迂曲,真正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,要在每一个起心动念处,体证无我,自性空寂了不...一个“涅槃”。  因此,学教之人在修行佛法过程中,在通过“真俗”二谛体悟“无我”道路上,难免会被自己固有思维认识模式束缚而又无法及时觉察,对佛教理产生误解。在笔者看来,佛法修习与其说是要“修正...

    林剑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668330.html